xuexi强国太空三人行题库及答案(11.28更新200题)

xuexi强国太空三人行题库及答案(11.28更新200题)

1、1992年9月21日,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规划,称()。

答案:“921”工程

2、我国月球探测发展战略简言之分为()3个阶段,又称“大三步”。

答案:“探”“登”“驻”

3、中国航天员回归地球后的恢复疗养期,时间大约为()个月。通过疗养,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

答案:3

4、静止卫星的发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按顺序为()。①发出遥控指令使卫星发动机点火;②第三级火箭点火,使卫星沿飞行方向加速后脱离;③将三级火箭和卫星的组合体送入近地轨道。

答案:③→②→①

5、2016年,伴随着天宫二号的发射升空,我国研制的空间冷原子钟来到太空开始履行自己的使命。这台空间冷原子钟是当时国际首台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可以做到()万年误差1秒。

答案:3000

6、地球资源卫星地面系统的任务是对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跟踪、测量、控制,实施功能管理,并接收、记录和处理卫星发回的图像数据,由()组成。①地面测控站②图像接收站③数据收集系统

答案:①②③

7、1998年1月,中国航天员大队正式组建,共有()名航天员(其中2名为教练),是从符合基本条件的1500多人中选出800人,后精选出60人,再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脱颖而出。

答案:14

8、根据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的探测数据,中国已制作完成包括南北纬90度在内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和虹湾局部地区分辨率为()的影像图,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答案:1米

9、卫星系统主要包括地球静止轨道(GEO)、中圆轨道(MEO)、倾斜同步轨道(IGSO)三种轨道、两类卫星。其中,()使用CZ-3B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发射。

答案:MEO卫星

10、嫦娥一号卫星上载有的科学探测仪器中,用于获取月面光波图谱的是()。

答案:干涉成像光谱仪

11、航天员因为长期飞行回家后,在隔离恢复阶段,要让航天员(),然后才能适度活动,改善心血管调节功能,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的理疗保健和身心调养。

答案: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膳食营养

12、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我国的三颗()卫星参与了气象保障服务,与地面装备一起,搭建起冬奥会天地气象观测网络。

答案:风云

13、以下哪项不是航天技术的应用?

答案: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如转基因番茄

14、遥感卫星中的()通过三星编队飞行可快速形成有效的干涉基线,开展地面形变干涉测量的业务化运行。

答案:高分三号系列卫星

15、在国家森林资源普查中,()导航技术结合遥感等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北斗卫星

16、2003年10月,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进入太空,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的计时方式首次伴国人一起进入太空。

答案:北京时间

17、《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月球()采样返回。

答案:极区

18、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航天员在空间站里,()通过电脑屏幕看奥运赛事直播。

答案:可以

19、太空种子所发生的基因变异是转基因吗?

答案:不是

20、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的载人飞船首次具备了从()轨道返回着陆场的能力。

答案:不同高度

21、2021年9月18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分离,并绕飞至()端口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答案:前向

22、航天测控系统是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监视控制和信息交换的专用系统,由()组成。

答案: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各地的航天测控站

23、空间站中负责提供航天员代谢所需要的氧气,补充因座舱泄漏等原因而消耗的氧气和氮气的系统是()。

答案: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24、航天领域中,有关空间蛋白结晶的研究可以用于研发对抗()和()的新型药物。

答案:骨质疏松;肌肉萎缩

25、以下哪项不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方面的应用?

答案:电视信号接收

26、自从20世纪50年代投身航天事业后,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先后担任我国自行研制的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的副总设计师,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答案:屠守锷(è]

27、运载火箭在()附近发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速度,节省推进剂消耗量,从而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

答案:赤道

28、主要用于模拟航天器飞行过程中,特别是返回和着陆时的冲击,研究冲击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的训练设备是()。

答案:冲击塔

29、2021年9月16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船与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以()方式转运至发射区。

答案:垂直

30、火箭在大气层飞行的过程中,为了挣脱地球引力,会一直加速飞行,马赫数(指物体运动速度与周围空气中的音速之比)甚至会超过5。马赫数越(),物体表面温度越高,所以火箭要有足够的防隔热措施。

答案:大

31、目前最通用的河外星系分类是1926年由哈勃提出的,他按照星系的()将星系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答案:形态

32、在火箭点火腾空而起时,总会有一股巨大的白烟随之升起,有些“腾云驾雾”的感觉,其实这是()。

答案:导流槽内产生的水蒸气

33、按国际上通用的划分标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0吨以上,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0吨以上的火箭可被称为()。

答案:大型运载火箭

34、对航天器表面的化学损伤主要来自高层大气中的()原子。

答案:氧

35、载人机动装置能够载送航天员在太空自由飞行,载人机动装置以高压()作为失重环境下的飞行动力。

答案:氮气

36、应用卫星是指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卫星,应用卫星主要的用途有无线电信号中继、对地观测平台、()。

答案:导航定位基准

37、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人造地球卫星是()。

答案:地球资源卫星

38、我国的天链系列卫星属于()。

答案: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

39、由数颗导航卫星构成的()具有全球和近地空间的立体覆盖能力。

答案:导航卫星网

40、空间天气主要监测和研究()相关参数。如同地球天气中的风霜雨雪等气象要素一样,空间环境中也存在着可以探测的环境参数,只不过换成了粒子、磁场、电磁波等参量。

答案:太阳

41、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的两颗在轨备份卫星的轨道为()。

答案:倾斜同步轨道(IGSO)

42、卫星进入地球阴影的现象称为()。

答案:卫星食或星食

43、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人类居住的行星。其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颗行星。

答案:第三

44、神舟十一号总飞行时间从神舟十号的15天增加到33天,目的是为了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这意味着在载人航天发展中,实现了巨大的跨越。神舟十一号也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中的()已顺利完成。

B.第二步

45、从地球表面发射飞行器,飞行器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别称为()。

答案:第一、第二、第三字由速度

46、问天实验舱的外形与天和核心舱有很大区别,除了有一个大柱段外,在尾部还有一对巨大的太阳帆板,保障空间站()。

答案:电力供应

47、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从酒泉大漠腾空而起,飞向太空,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开始实现。

答案:神舟一号

48、金融管理部门通过使用北斗()功能,可以实现金融计算机网络时间基准统一,保障金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答案:授时

49、航天器的着陆舱被设计为()的外形,以便减小弹道系数,从而使着陆器有较低的稳定下降速度。

答案:钝头和短粗

50、为航天员创造适宜于生活和工作的人造大气环境的设备系统称为(),它的基本功用是维持密闭舱中规定的大气温度、湿度和压力,控制大气成分,净除二氧化碳和微量污染。

答案: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系统

51、依据火箭()的航天涡轮泵技术研发出的各种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用产品就是长输管线高效输油泵。

答案:发动机

52、在航天任务中,常用()表示运载火箭发射的时机,该时机是在综合了火箭技术、天文、地理、测控通信等多方面因素之后确定的。

答案:发射窗口

53、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平台旁边会设置“大流量喷水降温降噪系统”,目的是为()喷水降温,否则火箭发射台内部的仪器设备很可能因高温受影响。

答案:发射平台

54、航天器发射中对运载火箭跟踪、测量运动状态参数、接收遥测信息和发送安全控制指令的设施是()。

答案:航区测控站

55、载人飞船()起保障和服务作用,即为飞船提供动力和电源,进行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

答案:推进舱

56、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在探月工程一期、二期测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

答案:返回舱着陆回收

57、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为一颗质量36千克、直径60厘米的轻质()卫星。

答案:球形

58、航天服上的“间位芳纶及绝缘材料”,能承受200摄氏度的高温,并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应用于()。

答案:防电弧服

59、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是()。

答案:人造卫星

60、航天员中负责有效载荷的管理、操作、维修以及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的是()。

答案:载荷专家

61、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答案: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和生物卫星生命保障系统

62、2021年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成功打开天和核心舱节点舱舱门,航天员叶光富和翟志刚身着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后续协同开展空间站舱外全景相机C抬升、自主携物转移验证等操作。

答案:飞天

63、2005年10月12日,我国航天员()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首次实现我国“多人多天”任务飞行。

答案:费俊龙、聂海胜

64、我国将在重庆构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中国复眼”,可实现高分辨率观测1.5亿公里范围内小行星,“中国复眼”,是()二期项目。

答案:分布式雷达

65、2022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该图像由探测器携带的()拍摄。

答案:分离测量传感器

66、为了实现冬奥国产雪车舵面车身的流线化,负责该项工作的科研项目组采用了航天的()和结构设计技术。

答案:风洞实验

67、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确保载人火箭发射的可靠性,首次采用了(),由高铝水泥、耐火骨料(颗粒状的耐火原料)等材料建成,可迅速将火箭助推器点火产生的烈焰引导到塔架外面,快速消除高温火焰对周围设施的损坏。

答案:双面导流槽

68、利用北斗(),可以实时监测古建筑的裂缝、沉降、位移等情况。

答案:高精度定位

69、《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和阴影坑飞跃探测。

答案:高精度着陆

70、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天外归来74天后和公众正式见面,在这74天中他们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恢复训练才能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答案:隔离恢复、疗养恢复、恢复观察

71、飞船()系统担负着飞船载人轨迹的捕获、跟踪和测量,搜索并回收返回舱,以及对航天员出舱后进行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和紧急护送等相关分系统的任务。

答案:回收着陆

72、为适应天和核心舱与空间站的对接任务,研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的控制思路,来缓冲大吨位航天器对接过程中产生的撞击能量。

答案:可控阻尼

73、北斗系统融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标志是()。

答案:进入国际标准

74、2010年,中国从嫦娥一号卫星影像图中选择了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获得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批准。

以上相关的更多内容请点击新题查看,该题目的答案为网上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猜您喜欢